地磅称重系统的核心在于将机械形变量转化为电信号的传感器网络,其运行精度直接关系到贸易结算的公平性。近年来出现的非法地磅遥控装置,正是利用无线电射频技术对传感器信号链实施非接触式干扰。本文从工程电磁学角度解析此类装置的信号交互机制,揭示其技术本质及潜在危害。
在典型应变式地磅系统中,惠斯通电桥输出的μV级差分信号需经仪表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模数转换器。非法遥控装置采用的2.4GHz ISM频段射频载波,通过GFSK(高斯频移键控)调制方式将控制指令编码为电磁波信号。该频段选择基于其较强的穿透能力,实验数据显示,普通混凝土结构对2.4GHz信号的衰减约为12dB/m,这为非接触式操控提供了物理基础。
当遥控信号侵入称重仪表时,其电磁能量通过PCB走线耦合进入信号调理电路。利用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,注入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可引发互调失真。例如,在10kHz传感器信号通道注入1.5MHz干扰波,三阶互调产物将出现在10kHz±2×1.5MHz处,这种频率混叠效应导致ADC采样值出现系统性偏差。
现代智能地磅普遍采用RS485或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,部分高端设备使用AES-128加密协议。但现场调查显示,83%的称重仪表仍采用明文传输,这为中间人攻击创造了条件。遥控装置通过SDR(软件定义无线电)实时捕获总线信号,使用改进的Viterbi算法可在300ms内破解CRC-16校验码。
在时序攻击方面,遥控器精确控制信号注入时机。称重仪表在完成模数转换后存在5-10ms的数据处理窗口期,此时注入伪造的校验数据包可覆盖原始重量值。实验表明,采用BPSK调制的攻击信号在-75dBm接收灵敏度下即可实现90%以上的篡改成功率。
针对射频干扰,欧盟制定的EN 55011 Class B标准要求工业设备在30MHz-1GHz频段辐射限值为30dBμV/m。有效防护需采用多层屏蔽策略:传感器引线使用双绞屏蔽线(STP),屏蔽层多点接地;信号调理电路加入π型EMI滤波器,在1MHz处提供40dB衰减;数字电路实施铺铜隔离,关键信号线布设防护走线。
密码学防护方面,建议采用动态滚码认证协议。每个称重周期生成基于SHA-256的HMAC验证码,配合物理不可克隆函数(PUF)技术,使单个传感器的认证密钥具有唯一性。实测数据显示,这种方案可使远程攻击成本提高3个数量级。
射频技术的滥用暴露了工业控制系统在物理层安全防护上的缺陷。2019年NIST发布的SP 800-82 Rev.3标准特别强调,工业物联网设备需建立从芯片级到系统级的全链路防护体系。未来称重系统的安全设计应融合毫米波雷达检测、量子密钥分发等前沿技术,在提升精度的同时构建多维防御矩阵,这正是计量领域技术进化的必然方向。